颈部无痛性肿块,要当心

发布时间:2021-12-20 18:32:18   点击数:

颈部连接头部及胸部,上起颅底,下连胸腔入口。颈部范围虽不大,但却包含很多重要的组织和器官,如咽、喉、气管、食管、腮腺、颌下腺、甲状腺,以及大血管、神经等。颈部也有许多淋巴结,位于颌下的淋巴结常可以摸到。如果在颈部摸到肿块,尤其是质地硬、无压痛、活动差的肿块时,须引起重视。颈部肿块是否要紧,由肿块的性质决定。

颈部肿块分三类

引起颈部肿块的原因很多,涉及耳鼻咽喉科、口腔科、内科、外科等多个学科。根据发病原因,可将颈部肿块分为先天性、炎症性和肿瘤性三大类。

先天性颈部肿块

是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,一些组织结构未正常退化或闭锁引起的部分结构残留,常见的有囊肿、瘘管、血管瘤等。有些肿块在出生时就被发现,有些肿块在开始时较小,以后慢慢长大或伴发炎症后才被发现。

炎症性颈部肿块

常见原因为急、慢性淋巴结炎,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可发生。急性淋巴结炎表现为局部红肿、疼痛,可伴有发热;慢性淋巴结炎多表现为多个淋巴结肿大、大小不等、质地不硬、活动度好、无痛,无发热,皮肤表面一般无明显凸起,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少数炎症性颈部肿块为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引起,如结核,它以无痛性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,淋巴结活动度好,有时多个肿块呈串珠状,儿童或青年多发,病程较长,抗感染治疗无效,患者可有肺结核等结核病史。

肿瘤性颈部肿块

由肿瘤引起,大多数肿瘤以颈部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,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。在恶性肿瘤中,有些是颈部组织器官自身改变导致的肿瘤,称为原发性恶性肿瘤(如甲状腺、腮腺、颌下腺的恶性肿瘤);有些是头颈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颈部,称为继发性恶性肿瘤(如鼻咽癌、喉癌、肺癌等转移到颈部,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)。颈部肿块有一个“四八”现象:在非甲状腺肿块中,80%是肿瘤;在肿瘤中,80%为恶性;在恶性肿瘤中,转移性者占80%;在转移性肿瘤中,80%是由耳、鼻、咽、喉、腮腺、下颌腺、口腔等部位肿瘤转移来的。

四步诊断颈部肿块

诊断颈部肿块,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,包括年龄、性别、病程长短、症状轻重、治疗效果,以及有无发热、消瘦等全身症状。颈部非甲状腺肿块还有一个有趣的“三七”现象:发病7天,多为炎症性病变;发病7月,多为肿瘤性病变;发病7年,多为先天性病变。

其次,应进行颈部触诊,包括肿块的部位、大小、质地、活动度、有无压痛或搏动,两侧应对照比较。炎症性肿块多有压痛,良性肿瘤性肿块质地软或中等、活动度好,恶性肿瘤性肿块多表现为无痛、质地硬、活动度差。

第三,应进行各种辅助检查,如B超、颈部CT,以了解肿瘤部位、范围和血供,明确肿块与颈动脉、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,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。

明确肿块性质须依靠病理学检查。细针穿刺活检法适用于多数颈部肿块患者,但因所取组织较少,一些患者不能确诊;切开活检法确诊率高,但因创伤大,一般仅限于经多次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者。考虑为转移性恶性肿瘤者,应检查耳、鼻、咽、喉等处,寻找原发病灶。

怎么治疗?

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方法

先天性颈部肿块和良性肿瘤性颈部肿块,以手术切除为主;炎症性颈部肿块以抗炎治疗为主,结核性肿块须进行抗结核治疗;原发恶性肿瘤应根据肿瘤病理性质,采取手术切除、放疗、化疗等综合治疗;继发恶性肿瘤应积极寻找原发灶,根据原发病灶性质,采取相应治疗。

刊登于《大众医学》9月刊

点击阅读原文查看

健身过度,导致“肾衰”?!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uaxialongmei.com/shgdt/12612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