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远更长的旅行
——痴行古城之“山海关”
——烽火连山海,古城第一关,我来了,山海关
文/行痴
《山海关志》里记载:“国朝洪武十四年,创建城池关隘,名山海关。”这就是赫赫威名的山海关。山海关城高14米,厚7米,周长4公里,土筑砖包,呈正方形。城有四门:东为镇东楼,西为迎恩楼,南为望洋楼,北为威远楼。古城北望雄奇的角山长城,南眺缥缈浩瀚的渤海,以城为关,展示出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。
出火车站,穿过一个小公园,便看到古城。古城仍有居民生活,随着人、车进入古城,正前方高耸一牌坊,金字闪烁“襟怀海岳”,透示出山海关的非凡气度。右手边一条斜坡,青砖古朴,把地面和“靖边楼”相连。靖边楼高大威武,很有气势。城楼连着城墙,十几个人并排行走仍觉得宽敞,站在这里凭眺,俨然穿越回烽火战事中,成为守城名将。
“守城名将”的雕像就在靖边楼前的小广场上立着,这是一尊袁崇焕单骑的雕像。据介绍当时辽东战事紧张,袁崇焕经常单骑出关巡视,不愧“守城名将”的称谓。
靖边楼、牧营楼、临闾楼、威远堂环连,应该是古城东门的瓮城,但又不是那种典型的封闭的瓮城。走过靖边楼,远远就看见一座高大的城楼,快步走近,长5米多,高1.5米,“天下第一关”匾额横挂在楼门之上,这就是古城的东门“镇东楼”。登上第一关城楼,南望渤海,烟波浩渺,北眺长城,森严雄伟;东面大片平原,草木皆丰,西边古城全景尽在眼底。楼前开阔地远远卧着一尊大炮,黑亮黑亮的神威大将军炮。炮长2.7米,最大外围1.1米,口径0.1米,重公斤。当年的守城重器,现在闲卧于此,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。
古城东门进入即是东大街,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刻“维藩首善”。据介绍,这座牌坊是戚继光为表彰守关士兵而建,意为保卫边防的首善之区。
和其它古城相同,山海关也由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组成,主要街道和错综的小巷,基本保留原样,特别是众多的四合院民居更显古城的典雅古朴。四条大街上商铺林立,吆喝声不绝于耳,若此时着一身明清时装,感受一定更不相同。
在众多民居之中,不得不提一下“王家大院”。走进王家大院,典型的明清四合庭院式建筑群,“清砖铺地叠瓦房,花格窗户映回廊,翠竹摇曳青草绿,燕语蝶舞花凝香。”豪华奢靡之气犹在,无怪乎一代佳人陈圆圆在山海关时会选择小住于此。如今王家大院是山海关地区收藏陈列民俗用品,展示明清生活用具,研究民风民俗,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的专题型博物馆。
漫行于古城,兵部分司、镇远镖局、大悲院……处处诉说着历史,引领着思绪穿行。向我倾诉历史的还有古城的美食,诱惑着我沿街找寻,品味。
饽椤叶饼,以饽椤叶内裹淀粉作皮,隐约透明显馅,三鲜为馅,散发沁人的清香,是当地人民的智慧。
古城花生糕,口味重多,多以花生仁为主料,辅以蜂蜜、黑芝麻、核桃,经熬、砸,压、切等工序,做成多层次片状糖点,口感松脆,含口自化,满口泛香,回味无穷。锤打之木锤巨大,遂与小哥工人商议,亲自锤打体验,快门闪过,欢笑留驻。
“四条包子”因坐落在古城南四条这条街上而得名,店内外人龙长串,可见其名气之盛。参与长龙之中,得一屉吃之,原来名不虚得:皮大馅多,汤汁充盈,鲜香余味,欲罢不能!店内的“八宝饭”,形神兼具,甜糯中夹杂着八宝蜜饯之清甜,实在是不能错过。
穿行、品味,城古、景美!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更多精彩!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uaxialongmei.com/shgdt/23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