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方,那绝对绕不开江苏和广东这两个省份。江苏省和广东的经济都很强,不相上下,一个号称是“十三太保”,一个也是号称“经济强省”,富裕程度无可匹敌。单说经济总量,浙江是比不过江苏和广东,那为什么大家都会对浙江有富而不强的说法呢?
其实浙江的富而不强,是在于人民的生活富裕,民富是浙江的最大优势,比很多省份都强太多了。浙江有杭州、宁波等超大城市,经济增长迅速。在年,人均GDP就达到了11.3万元,年同比增长12.2%,征服速度是很多省份都望尘莫及的。那么又为什么说浙江富而不强呢,具体原因应该是以下三点内容。
一,浙江缺少大型重工业
相比于好多省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并重发展,浙江很少有大型国有重工业企业,更加侧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,但似乎又比不过广州。
浙江最知名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非阿里巴巴,还有全国最多的网络带货主播,这一类的朝阳产业,和传统工业有很大的区别,更加注重的是服务质量,一旦做不好,它的发展前景就会大打折扣。
浙江的发展在实体经济方面式微,并不重要。浙江的富,更多的是体现在浙江人的经商头脑上。在当地,能看到一个明显的现象,有很多微小企业,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而存在。
他们以家和村为单位,集中生产一些日常消耗品。大多都是一些物美价廉的金属塑料制品,比如针头线脑,再用当地发达的网络经济,以销量和价格吸引客户。确实,使很多本地人富裕了起来。
二,浙江资源有限,内向经济发展薄弱
这里的资源有限,并不是说他的山水风光,西湖、钱塘江,八大水系,自然条件优越。但他较多的丘陵,阻碍了大部分地区的发展。
试问,在过去的年代,如果没有良好的务农基本条件,又该怎么办呢。所以在内向经济发展薄弱的时候,也造就了浙江人敢闯敢拼的性格。很多人走出了浙江,做起了在很多外人眼中是薄利多销的行业。
其中典型的代表,当属浙江最富裕的温州、台州、义乌一带。谁还记得,在八十年代,温州人在全国各地走街串巷,吆喝着弹棉花和卖小货的声音。还有义乌小商品市场,可能逛一年也逛不完,商品更是卖遍全球。
很多人也忍不住调侃,世界小商品的尽头在义乌。这不,他们所付出的勤奋和努力都是有回报的。今年的春夏秋冬,义乌的订单量爆满,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。一是欧美的电热毯、小太阳订单,二是为了卡塔尔世界杯,做横幅、奖杯、足球……商品。
三,浙江省涌现出众多人才
浙江省重视教育,方式也很特别,家长都很负责开明,要么在学业有所作为,要么在孩子自己喜欢的领域出人头地。浙江拥有的教育基础好,普遍人口素质高,从古至今,盛产很多文人和科考状元,现在国家的两院院士,也有很多浙江籍贯。
浙江的名人有古代最有名的科学家,也是铸剑鼻祖的欧冶子,数学家杨辉和李善兰等。近代的浙江名人更多到数不胜数,从章太炎、鲁迅、蔡元培等学界巨擘,到陶成章、徐锡麟、秋瑾等革命先驱,以及在那个年代,以蒋介石为首的江浙军政商群体强势崛起,都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。
一方水土一方人,浙江的富而不强,也像极了他们的山水,像极了他们的人品,低调含蓄,内敛知进退。怎么样,美丽迷人的浙江,你愿意去旅游吗?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uaxialongmei.com/shgjs/14170.html